湖南师范大学"兴体·艺光行者"团队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纪实
(郑俞辰 吕家豪 刘星延)7月8日,湖南师范大学"兴体·艺光行者"志愿服务团队联合永州市端桥铺镇政府,在端桥铺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。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持续,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,为切实增强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,团队精心策划了此次安全教育活动。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,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,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,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防溺水知识课。
针对12岁以下学生认知特点,团队特别设计了趣味性与教育性并重的互动课堂。在教学过程中,队员们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,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、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等方式,向小朋友们系统讲解防溺水知识。课堂伊始,队员郑俞辰通过启发式提问"大家知道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吗?",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,踊跃发言。在互动环节中,小朋友们纷纷举手,说出自己知道的水库、水坑、河流等危险水域。
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,课堂上还播放了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溺水案例视频。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,小朋友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安全的重要性。在知识讲解环节,队员们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,设置"游泳前要做什么准备"、"遇到同伴落水该怎么办"等实际问题,通过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,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,在互动中成长。
图为队员郑俞辰同学教授防溺水课程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图为队员吕家豪同学教授防溺水课程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图为队员刘星延同学教授防溺水课程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对于12岁及以上学生,团队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开展了系统的户外实践课程。活动当天清晨,志愿者们早早来到端桥铺镇指定水域,精心布置训练场地,检查各项安全措施。22名经过自愿报名的学生,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,怀着既兴奋又期待的心情来到训练场地。
课程正式开始前,学生们整齐列队,在志愿者带领下高声朗读"防溺水七不"原则。这七条原则涵盖了防溺水的各个方面,从个人行为规范到应急处理措施,为学生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。随后,团队成员吕家豪、金杜一顺现场演示了"手拉手施救"这一常见但危险的错误施救方式。通过精心设计的模拟溺水场景,让学生们亲眼目睹这种施救方式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,从而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施救的意识。
在正确施救教学环节,队员们分组演示了专业救援技巧。罗诚同学详细讲解了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要领,强调每个细节的重要性;吕家豪同学则通过分解动作,逐步展示救生圈的抛投技巧;李佳同学现场示范了救生绳的使用方法,教学生们如何正确打结和抛投;金杜一顺同学则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长棍等常见物品实施救援。队员郑俞辰通过对比演示,让学生们清楚分辨自救时的正确与错误姿势,特别强调了保持冷静、节省体力的重要性。
图为队员罗诚示范救生衣使用方法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图为队员罗诚与吕家豪示范错误施救案例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图为队员罗诚和李佳示范救生绳使用方法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图为队员郑俞辰示范落水自救的正确方法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最受学生们期待的实践环节中,在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和严密保护下,学生们分组练习各种救援设备的使用。从救生圈的精准抛投到救生绳的正确使用,从救生衣的快速穿脱到利用长棍施救,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练习。在水中漂浮自救技巧练习时,志愿者们一对一指导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。"原来救生圈要这样抛才对!"八年级学生易萌在多次练习后感慨道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让学生们真正掌握了防溺水技能,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。
图为队员李佳一对一教学自救姿势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图为队员吕家豪一对一教学自救姿势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
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,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更容易面临溺水风险。团队将继续深入乡村学校开展安全教育,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,为青少年平安成长保驾护航。据悉,此次活动共惠及120余名学生,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。
图为本次活动参与队员与同学合照 通讯员 吕嘉东 供图